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能帶動消費的是股市,能帶動股市的是產業。

中央銀行一再提醒行政院,搞房地產只會搞垮台灣經濟。中國與香港都是例子。
能帶動消費的是股市,能帶動股市的是產業。
(2012/11/03)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隨機的致富陷阱】摘要與心得

隨機的致富陷阱摘要與心得
王伯達:很難想像同一個作者,《黑天鵝效應》又臭又長又囉嗦,而前一本《隨機致富的陷阱》不僅陳述了作者的想法,在描述上也更為精簡流暢。

這本書談的是:分明是靠運氣,卻被誤認為是憑非運氣才完成的事;分明是隨機現象,卻被誤認為是實實在在的功勞(其實只是「幸運的傻子」)
雜誌上常常看到「司機變大戶」或「園丁變大戶」的報導,然後我們就會心裡想著「有為者亦若是」,結果卻忽略了這個世界上有更多的「大戶變司機」的故事,其實這就是典型「生存者偏態」。
最賺錢的交易員是因為在上個波段壓大注才會賺最多,但接下來的波段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型態,那麼若是一個靠運氣的傢伙,就會在下一輪被炸毀。

你永遠無法預料到黑天鵝事件(那種10個標準差的事件)
大部分金融機構都採用統計來管理風險,那麼,被炸毀的機率就很高。
.一度稱霸地球的龍之所以會興盛,是因為演化環境很適合恐龍生存,但後來環境發生變化結果終究滅絕。

嘴:
◎「黑天」、「假大師」的存在比我們想像得多。
但這很容易推論出:「一切成功皆是偶然」、「人的一切不過是機率問題,只是上帝在丟骰子罷了。」...
但是「絕大多數」成功者的僥倖, 並不能代表「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僥倖的。
一次成功也許是僥倖,次次成功就不是僥倖。
有人靠運氣成功,有人成功卻不是靠運氣。
因此與其推崇作者的觀點,不如它當作重要的提醒,面對資料,謹慎推論。
甚至更應積極一點,繼續努力追求理想。
否則人生可以直接放棄了, 因為一切都只是「機率」?
有了這個概念建立之後就會在賠的時候比較不痛一點賺的時候比較理性一點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王伯達:誰把台灣經濟搞砸了? 第1章 一隻手的經濟學家

王伯達:誰把台灣經濟搞砸了?
1 一隻手的經濟學家
「拚經濟」是台灣政府官員們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事實上,不是只有政府在拚經濟,台灣的媒體與民眾也時常熱烈討論經濟議題與政策,不管是貶值刺激出口,還是油價、電價,或是基本工資的問題,幾乎人人都可以發表一番看法,我們可說是舉國上下都在全力拚經濟。
然而,從近年來停滯不前的薪資、高漲的房價物價、攀升的青年失業率、低落的企業競爭力,以及積累的債務來看台灣的經濟表現,我們似乎沒有拚出預期中的成果。那麼,究竟是誰把台灣的經濟搞砸了?
毫無疑問的,絕大多數的民眾必然會把矛頭對準政府,而台灣政府在面對經濟問題時的施政是否真的失當呢?我們從國外政府在面對同樣的經濟環境時採取的對策,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971
年,因為石油危機讓美國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當時的總統尼克森在幾經考量之後,決定推出工資與物價管制政策,以限制各種物價的漲幅,民眾認為政府終於挺身而出,對抗那些操弄物價的業者。政策宣布當天,道瓊工業指數也因此大漲做為回應,而美國政府這樣的強勢凍漲做法,與台灣在2012年以來因為逐步解除油電凍漲機制,引發通貨膨脹與高度民怨的處理方式,可說是天壤之別。
另一個爭議問題在於停滯的薪資。一直以來,基本工資都是勞工團體、資方與政府之間的重要談判議題。美國在2次大戰之後,進行了一連串的最低工資調整,因為當時黑人領取的薪資長期以來都低於白人,而最低工資的推出被認為可以彌平這中間的差距,進而保障弱勢族群的權益,這項法案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反觀台灣,每每談到基本工資,就會有許多工商團體出面抗議,表示將傷害產業競爭力,而政府也因此對於基本工資的議題避之唯恐不及。2012年台灣基本工資調升一案未能兌現,當時的勞委會主委因此下台。
先撇開美國這個民主化已久的經濟強權處理經濟問題的做法,我們來看看對岸的中國在面對通膨問題時又是如何處理的。2011年,中國面對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北京政府因而宣布電價及部分民生物資凍漲,藉以緩解通貨膨脹及民怨問題。回到台灣,我們的政府卻是屢次的宣布要調漲電價與油價,以彌補台電與中油公司的虧損,這樣的舉措不僅僅造成民生負擔,同時也讓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增,侵蝕獲利。
看到這裡,我相信,絕大多數的讀者可能會認為,我們的政府應該就是那搞砸台灣經濟的元凶吧?畢竟絕大多數的民眾都希望物價凍漲、薪資調升,就如同前述外國政府的做法。
然而,在下這樣的結論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前述的政策推出之後,這些國家是否真的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尼克森的物價凍漲政策推出之後,市場上的商品標價確實不再漲了,但美國社會卻同時出現了許多奇怪的現象。肉牛的畜牧業者將牛肉運送到加拿大包裝後,再重新進口到美國市場;養雞的農舍淹死了數萬隻雞,民眾最終只能買到不受價格管制的昂貴進口品,否則就是在市場上根本買不到想要的商品,因為在受管制的價格下,根本沒有廠商願意生產並銷售商品。
那麼,最低工資的規定呢?雖然這項政策的立意是希望能讓黑人與白人享有同樣公平的待遇,以消除過去雙方薪資不平等的問題。然而,等到最低工資規定出爐之後,大多數的雇主並不願意以這樣的薪資水準來雇用黑人,因此造成黑人的失業率大幅度攀升,原本立意要保護弱勢族群的法案,最終卻讓他們成為受害的一群。
那麼,關於中國的限制電價漲幅政策,我們應該就不難推論出會有什麼結果了?如果市售電價遠低於這些電廠的發電成本,賣越多的電自然會產生越多的虧損。中國的電廠雖然沒有明白表示存在這樣的問題,然而在當年夏天的用電高峰期卻出現許多電廠以安全為由進行歲修,電價是凍漲了,但是整體市場也跟著缺電了。
美國第33任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曾對他的經濟顧問們說過:「能不能給我找一個『只有一隻手』的經濟學家?」因為大部分的經濟學家總是說:「從一方面來說是如此,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2),而杜魯門之所以會希望有個『只有一隻手』的經濟學家,意思就是希望他的經濟顧問們能夠給他一個直接明確的答案,而不是模稜兩可的選項。
杜魯門的要求其實不甚合理,因為經濟學討論的是資源的分配與選擇,既然有選擇與取捨,自然就會出現兩隻手,甚至很多隻手,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我們能做的只是從眾多選擇當中,找出一個我們願意接受的方向,而這當然無可避免的會排擠其他人取得資源的機會。
只不過我們的社會確實有許多「一隻手的經濟學家」。他們普遍存在於媒體、公民團體、學界與政府機關,他們亮出了帶來正面效果的「那一隻手」,卻將帶來副作用或使某些族群權益受損的「另一隻手」藏在背後,一如前面提及的物價、工資或電價政策,我相信提出這些政策必然會獲得許多民眾的支持與擁戴,但真實的狀況卻是讓這些支持者蒙受更多的損失。西方諺語曾說:「通往地獄的路往往是由善意鋪成的。」我想,它描述的也許就是這樣的現象吧?
你知道我們吃的藥都有副作用嗎?
那麼,你知道我們的經濟政策往往也都會帶有副作用嗎?
2007
年的次貸風暴讓世界各國的經濟遭受重創,然而在各國分別推出經濟刺激方案之下,例如美國的量化寬鬆、中國的4萬億救市以及台灣的消費券等等,讓全球經濟快速的走出陰霾。次貸的問題似乎在23年之內就煙消雲散,2010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甚至創下了10.72%的優異成績。
我在當年底出版了《民國100年大泡沫》一書,說明這樣的榮景只是一個泡沫,民國100年將會是泡沫破滅的開始,而我們將會為此付出嚴重的代價,然而這樣的諫言卻未被大多數人接納。2011年初,台灣股市的市值創下歷史高點,然而這已是最後的煙火,當年底的股市一度跌到6,000點,而到了2012年,景氣對策燈號連續10個藍燈、企業的裁員潮不斷、房仲業出現倒閉,我們的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甚至面臨「保1」的窘境。
事實上,台灣目前發生的許多經濟問題,已是冰凍3尺而非1日之寒,而我們現在面臨的很多問題,並不是因為政府沒做什麼,很多時候反而是政府做了些什麼才導致這樣的結果。我無意去裁判哪一種選擇會是比較好的方向,只是,如果我們認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已陷入困境,而我們認真的想要跳脫目前這個困境,我們自然得去了解,那藏在過去亮眼經濟數據背後的另外一隻手是什麼?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承認問題的存在。 唯有正視問題,了解問題,我們才能夠解決問題! 那麼,現在我們應該正視的問題:究竟是誰把台灣的經濟給搞砸了?

王伯達:隨機的致富陷阱- 解開生活中的機率之謎

王伯達:隨機的致富陷阱- 解開生活中的機率之謎

這本書實在是太有趣了,很難想像是同一個作者。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寫《黑天鵝效應》的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因為《黑天鵝效應》這本書又臭又長又囉嗦,相較來說,這本《隨機致富的陷阱》不僅陳述了作者的想法,在描述上也更為精簡流暢,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問題?

作者的基本概念很簡單,所有的問題都是回歸到機率。
在機率的觀念之下,賺到很多錢的人很可能只是運氣好的傻瓜,但賠錢的人卻很可能只是運氣不好但擁有真才實學,也就是說,我們對於成功或失敗其實都低估了運氣的成份。

裡面講到了很多機率的概念,學過基本統計學的應該都知道這些觀念,比如偏態、中位數、常態分配、生存者偏誤或條件機率等等,但遇到生活上的事情,就算是數學家或統計教授也很可能把上述的知識給丟到一旁去了。

舉例來說,我們常常在雜誌上看到「司機變大戶」或著「園丁變大戶」的報導,然後就會心裡想著「有為者亦若是」,結果我們卻忽略了這個世界上有更多的「大戶變司機」的故事,其實這就是一個生存者偏誤

作者在書中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如果有一億隻猴子在打字機前打字,我相信應該會有一隻猴子能打出李白的詩,但這個時候你會跟牠簽下書約邀請牠出版詩集嗎? 這背後就是機率的概念,如果只有5隻猴子,我們也許要相信他是李白轉世,但若有一億隻猴子,其實沒有任何一隻打出一首詩才是奇怪的事情。

所以,今天「司機變大戶」的故事,背後可能是數以萬計的司機賠了一屁股,才出現了一個在機率上剛巧成為大戶的例子,當然,雜誌只會報導成功者,它不會把剩下9999位司機的血淚史編成一本書出版,誰要看啊!!!

在第3章提了另一觀點,就是變異性的問題。

在極短的時間裡面,我們所觀察到的是投資組合的變異性,而非報酬率。舉例來說,一個報酬率15%,標準差為10%的投資組合,從機率的角度來看,任何1年賺錢的機率為93%,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縮短為1秒,那賺錢的機率就只剩下50.02%這告訴我們這市場其實充斥著許多的雜訊,這些雜訊不見得會對於報酬率真正產生影響,卻被我們納入考量,但只要我們把時間拉長,這樣的雜訊多會互相抵消。我認為這樣的想法是正確的,就我個人而言,交易次數是越少越好,所以我不會每天盯著盤面看著價格的波動,往往都是等到極端值的稀有事件出現,我才會進場下注。

上述的現象帶到另一個有趣的問題,常常我在專欄上寫說我認為上漲機率比較高,但是不建議作多,或著實際上我在等作空,會有人認為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說詞,作者在本書中也舉了相同的例子,而他認為這是大多數人把機率與期望值混為一談的結果。舉例來說,大盤上漲機率是70%,但報酬率是10%,下跌機率是30%,但報酬率是-50%,那麼期望值就是-8%。上漲機率是比較高沒有錯,但是總期望值是負數啊!!!而這樣的現象通常存在於漲勢或跌勢的末端,也就是我前面所說的極端值的部分,反向操作的人在這個時候其實就取得了相對的優勢。

在第5章作者提到了另一個有趣的觀察:「在市場上的任一時間點,獲利最多的交易員往往是最差的交易員,因為他只適合上一個循環。」這個觀點我也認為是對的,因為最賺錢的交易員是因為在上個波段壓大注才會賺最多,但接下來的波段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型態,那麼若是一個靠運氣的傢伙,就會在下一輪被炸毀。

在次貸風暴賺翻了約翰·保爾森(John Alfred Paulson)就是一例,其實在《大賣空》裡面講到他當時只是三流的基金經理人,最後在次貸下重注一戰成名。我當時在讀大賣空時在想,這個人真的那麼弱嗎?純粹是運氣好? 結果2011年他的旗艦基金在前11個月虧損了46%,台股隨便一個鄉民都贏他,因為他只適合上一個循環。
 

在第7章講到一個哲學上的看法,這個世界上只有2種理論。

1、已遭否證的理論

2、尚未遭否證,但將來可能被證明為錯誤的理論

這個想法,其實就是黑天鵝的觀念。你可以說:「並非所有天鵝都是白的」,但是你不能說:「我看過1000隻天鵝,它們都是白色,所以天鵝都是白色」。同樣的,你可以說:「房地產續漲的機率很高」,但你不能說:「過去10年房價都上漲,所以房地產只會漲不會跌」。否則,當黑天鵝出現,手上的房地產投資就很可能被炸毀了。

在上述的思考之下,形成了一個在投資上的觀念。

作者提到,他會用統計學和歸納法下注,但不會用他們管理風險。因為用統計來管理風險,你永遠無法預料到黑天鵝事件,也就是那種10個標準差的事件,那麼,被炸毀的機率就很高,有趣的是,就我所知大部分金融機構都是採用這樣的風險管理法。

如果隨機性與機率這麼重要,那麼,什麼時候才不是靠運氣,而是靠實力?

作這在書中其實講到了,這個問題他答不上來。它沒有說每個有錢人都是傻瓜,每個失敗的人都是運氣不好,我認為這樣的回答很符合機率的概念。
 

我這本書的主旨倒不是特別要去說誰是靠運氣,誰才是有實力,雖然這本書裡面到處充滿笨蛋2字與譏諷的言語。但他卻告訴我們在投資領域,甚至是生活中更多是充滿了隨機性,當然,很多的隨機性在未來也很可能被證明是不隨機就是了。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對於我們的決策與生活其實就應該抱持著更開放的態度,事情的結果不見的會朝向我們想的發展,就算你一切的推論都是正確的也是一樣。當事情與我們所想的方向不同的時候,也不需要因此氣餒,因為只要你的方法與實力是存在的,那麼長期來看,你必然能夠獲得你應得的那一份。
不過這本書絕版,買不到了但據說今年會再版,一定要入手!!


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張小燕:人的成功,不是在才華,而是在『個性』。

張小燕:人的成功,不是在才華,而是在『個性』。
1.帶人時,自己要懂,要讓人服氣。
2.給員工空間,讓他自由發揮,不要一直盯在屁股後面。
3.不能要求別人對你很好,應該做到讓別人覺得你很好。
4.捨了才能得,要先對別人笑,別人才會對你笑。
5.威嚴不在聲音,而是在能力。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王伯達《預見未來》 摘要

嘴:王伯達《預見未來》是本年度我認為最值得一讀的書之一...
 
1單元「預見未來」,
作者整理出思考問題時常用的9種技巧
要懂得懷疑
要看穿「數據」真正含義,
要專注問題的「本質」,
要拋開「本位主義」,
要「鑑古知今」,
要等待「時機」,勿忽略「蝴蝶效應」,
「別活在別人的思想裡」。
這些方法都是 用來訓練思考,增強邏輯推理。
事出必有因,如何抽絲剝繭找出問題的癥結,探知發展的脈絡,才能洞悉未來的趨勢。
 
2單元「遇見未來」
則利用前一單元的9個方法,拼貼出未來世界即將出現的5大浪潮
貿易戰爭到區域經濟的崛起
階級的對立到平價的趨勢
網路經濟的成熟到舊產業的崩壞
人口老化到全世界的搶人大作戰,
最後以「你就是主角」來期勉每個人勇於創造屬於自己的「不同凡想」
面對區域經貿、產業再造、人口老化等趨勢...你都看不出台灣的大格局、大方向在那裡。而每一個議題,都足以引爆房地產業的泡沫,進而導致金融危機,台灣未來實在另人憂心。
剛好 幣圖誌 狼打對第1單元寫了篇詳細摘要,
王伯達《預見未來》 精彩摘要圖解,9大拼圖思考架構篇
看來我只需補足第2單元即可。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Stanley Kroll的期貨交易策略經典名句

嘴:沒有明確的操作系統者,就請勿奢談紀律

 
Stanley Kroll的期貨交易策略經典名句
1、成功交易的最重要因素是紀律。你必須遵守紀律,服從你自己所選定的原則與交易計劃。

2、所有的交易者都知道這些原則,例如:「順勢操作」、「即時停損與獲利持續」、「不過度擴充倉量」。即使是不成功的交易者,也都知道這些原則。另一方面,少數持續獲利的贏家,都是有紀律的堅守這些基本原則

3、只要市場往有利的方向移動,交易者必須有耐心、有紀律的固守交易倉位。成功的長期交易操作,其阻礙多來自於厭倦與缺乏紀律。

4、交易者必須有良好的穩定情緒與市場觀感,以避免因自己的交易成功而熱昏過頭,或因交易失敗而情緒沮喪。縱然是堅守紀律與客觀的原則,交易者有時會面臨霉運當頭,幾乎每一筆交易都是失敗。沮喪是人之常情,但他必須加倍努力的遵守原則從事交易,因為想要翻本獲利的方法,就是遵守這些原則。

5、有句老話說:「當逆境來臨之際,也是黎明將近之時。」這也就是說,要真正考驗一個交易者的能力,必須看他如何面對損失與困境。有時候,在連續的交易失利之後,交易者應該完全了結倉位,並離開市場一段時間。之後,當他頭腦恢復清醒,俱備了積極的態度,且重新組合過自己的策略,他就可以再度進場。

2006/01//04 期貨大師Stanley Kroll來台演講內容導讀 /士官長

人生苦短,我近年已不再緊盯盤面作Short Trade(or Day Trade),判斷好國際情勢,人棄我取,簡單輕鬆。
趁部落格搬家,把文章整理整理,Short Trade大師的言論,就當成學習的紀錄。
2006/01//04      期貨大師Stanley Kroll來台演講內容導讀  /士官長
數年前,屬於趨勢型作手的期貨著名交易員史丹利.克洛爾(StanleyKroll)在來台的演講會中,講述了他在期貨市場上操作的基本法則。克洛爾認為,期貨市場交易宛如非洲叢林,當投資人進入這個叢林中,最重要的是學會生存,而
良好的風險控管就是最好的生存之道;另外,
簡化操作策略,避免複雜的策略技巧,乃是致勝的訣竅,
惟有具備這幾點基本要件才可能成為期貨市場上的常勝軍。
(Stanley_Kroll著有【期貨交易策略】,寰宇財經12,強烈建議重覆展讀)
 
「經歷這些年,我仍關心從市場獲利---獲取暴利。但在衡量巨大的財務風險、緊張情緒、寂寞、孤立、自我懷疑,甚至莫名的恐懼,自然這全是期貨操作者的經常伴侶,你不應該只以獲利為滿足,暴利必須成為你的目標。--StanleyKroll
以下是幾個演講重點整理:

不願認賠出場兵家大忌
克洛爾指出,在他的眼裡全球最好的交易員是亞洲的交易員,因為亞洲交易員不但眼明手快,而且非常積極。不過,亞洲交易員的最大致命傷卻是不肯承認錯誤,不願認賠出場,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沒面子的事情:其實不然,克洛爾認為,這種不願認賠出場的情形,便是沒有風險控管觀念的最佳例子,也是期貨交易的兵家大忌。事實上,在千萬次的交易當中並不需要每筆交易都要正確,這根本是無法做到的事情,不要在追求勝率上浪費過多的精力。因此,在大多數的交易中只要有35%40%正確,便是非常成功而且有利可圖。如何作好風險控制的工作呢?克格爾指出,不管是散戶或是基金、法人大戶,在進行期貨交易時,最多的進場資金絕對不可超過所有資金的25%,隨時保有解套和反向操作資金是風險控制的基本重要觀念。舉例來說,當你利用25%的資金進場作多時,一旦行情反時,此時剩下的資金不但可以幫助你解套,還可以趁勝追擊反手作空。

以此標準,10本就不能買賣一口臺指期,而只能操作小臺指,但卻是筆者深信的基本交易法則。我們在交易時壓力隨時有,不管是不想輸的壓力、資金壓力乃至諸多莫名其妙的壓力,士官長的經驗是,絕大部份朋友的倉位都超過能承受的範圍,只是事情還沒發生感覺不到而已。下10成多()單,只是顯露經驗淺薄,那一次你一定會遇到!只要一次就足以打掛,躺在地上爬也爬不起來。市場的不確定是唯一的確定,行情的鄰居是無情。更有甚者,把市場當做八仙樂園,當沖、波浪、沖沖樂、漲跌基本多單、短線避險空單等等諸如此類,往往都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超人能耐!來市場不是為了讓人崇拜的,只要把基本功老老實實做好。請記得,風險一定擺在第一位,然後再來談獲利。波段單子做不好,在這個市場是很難有明天的,需知波段沉穩能力是短線的基礎,但是培養短線能力卻會掏空波段能力,希望你能體會。再來有個問題經常出現在士官長的身上,身旁的朋友老是認為行情看得那麼準,但是部位為何不再做大一點,這幾趟下來不就噱爆了!等你在市場活久一點,答案自然會浮現。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劉必榮:預見未來,我們需要屬於自己的獨立思考

劉必榮:預見未來,我們需要屬於自己的獨立思考
長久以來一直覺得:現代人
動作太快,但是沈澱得太少;
看得太多,但是思考得太少。
每天有那麼多資訊從眼前飄過,但是怎麼解讀?又怎麼理出頭緒、並且賦予意義?
埋首在龐雜的資訊中,我們更需要的是思考,不「人云亦云」的獨立思考。
所以很高興看到伯達這本書出來,一步一步,教會年輕朋友思考的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問題的本質,並且發展出自己的觀點。
 
作者提出要「專注問題的本質」,這點非常重要。書中舉了美牛進口在台灣引起爭議的例子,讓我深有同感。我常常有一種感慨:台灣是一個不缺專家的地方!君不見任何時候,只要有大事發生,電視上總是充斥一群名嘴,爭相從自己的立場發表意見。七嘴八舌、眼花撩亂之下,口水淹沒了問題。我們以為自己很會思考,也以為自己很有意見想要表達,但在各取所需的激情之下,第一個被犧牲的通常就是問題的本質。到底我們在吵什麼?大家或許早就忘記,或者從不關心。
專注問題的本質之後,才能看到這個事件的廣度與深度,然後勾勒出整個發展的趨勢。我常常告訴學生,我們念國際關係的人並沒有水晶球,所以很難準確告訴人家,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比如阿拉伯之春,在突尼西亞那年輕人自焚以前,誰預測得到會有茉莉花革命,甚至燒出一個阿拉伯世界的動盪?緬甸情勢也是一樣,誰算得出緬甸政府會真的釋放翁山蘇姬,並且讓她參選國會議員?沒人算得出來這些「事件」。但是事件發生以後,有專業知識的人卻比較能看得出背後所代表的結構變化,以及以後可能發展的趨勢。而也唯有抓住這個發展的趨勢,才能讓我們對許多事預作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