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王伯達:誰把台灣經濟搞砸了? 第1章 一隻手的經濟學家

王伯達:誰把台灣經濟搞砸了?
1 一隻手的經濟學家
「拚經濟」是台灣政府官員們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事實上,不是只有政府在拚經濟,台灣的媒體與民眾也時常熱烈討論經濟議題與政策,不管是貶值刺激出口,還是油價、電價,或是基本工資的問題,幾乎人人都可以發表一番看法,我們可說是舉國上下都在全力拚經濟。
然而,從近年來停滯不前的薪資、高漲的房價物價、攀升的青年失業率、低落的企業競爭力,以及積累的債務來看台灣的經濟表現,我們似乎沒有拚出預期中的成果。那麼,究竟是誰把台灣的經濟搞砸了?
毫無疑問的,絕大多數的民眾必然會把矛頭對準政府,而台灣政府在面對經濟問題時的施政是否真的失當呢?我們從國外政府在面對同樣的經濟環境時採取的對策,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971
年,因為石油危機讓美國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當時的總統尼克森在幾經考量之後,決定推出工資與物價管制政策,以限制各種物價的漲幅,民眾認為政府終於挺身而出,對抗那些操弄物價的業者。政策宣布當天,道瓊工業指數也因此大漲做為回應,而美國政府這樣的強勢凍漲做法,與台灣在2012年以來因為逐步解除油電凍漲機制,引發通貨膨脹與高度民怨的處理方式,可說是天壤之別。
另一個爭議問題在於停滯的薪資。一直以來,基本工資都是勞工團體、資方與政府之間的重要談判議題。美國在2次大戰之後,進行了一連串的最低工資調整,因為當時黑人領取的薪資長期以來都低於白人,而最低工資的推出被認為可以彌平這中間的差距,進而保障弱勢族群的權益,這項法案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反觀台灣,每每談到基本工資,就會有許多工商團體出面抗議,表示將傷害產業競爭力,而政府也因此對於基本工資的議題避之唯恐不及。2012年台灣基本工資調升一案未能兌現,當時的勞委會主委因此下台。
先撇開美國這個民主化已久的經濟強權處理經濟問題的做法,我們來看看對岸的中國在面對通膨問題時又是如何處理的。2011年,中國面對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北京政府因而宣布電價及部分民生物資凍漲,藉以緩解通貨膨脹及民怨問題。回到台灣,我們的政府卻是屢次的宣布要調漲電價與油價,以彌補台電與中油公司的虧損,這樣的舉措不僅僅造成民生負擔,同時也讓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增,侵蝕獲利。
看到這裡,我相信,絕大多數的讀者可能會認為,我們的政府應該就是那搞砸台灣經濟的元凶吧?畢竟絕大多數的民眾都希望物價凍漲、薪資調升,就如同前述外國政府的做法。
然而,在下這樣的結論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前述的政策推出之後,這些國家是否真的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尼克森的物價凍漲政策推出之後,市場上的商品標價確實不再漲了,但美國社會卻同時出現了許多奇怪的現象。肉牛的畜牧業者將牛肉運送到加拿大包裝後,再重新進口到美國市場;養雞的農舍淹死了數萬隻雞,民眾最終只能買到不受價格管制的昂貴進口品,否則就是在市場上根本買不到想要的商品,因為在受管制的價格下,根本沒有廠商願意生產並銷售商品。
那麼,最低工資的規定呢?雖然這項政策的立意是希望能讓黑人與白人享有同樣公平的待遇,以消除過去雙方薪資不平等的問題。然而,等到最低工資規定出爐之後,大多數的雇主並不願意以這樣的薪資水準來雇用黑人,因此造成黑人的失業率大幅度攀升,原本立意要保護弱勢族群的法案,最終卻讓他們成為受害的一群。
那麼,關於中國的限制電價漲幅政策,我們應該就不難推論出會有什麼結果了?如果市售電價遠低於這些電廠的發電成本,賣越多的電自然會產生越多的虧損。中國的電廠雖然沒有明白表示存在這樣的問題,然而在當年夏天的用電高峰期卻出現許多電廠以安全為由進行歲修,電價是凍漲了,但是整體市場也跟著缺電了。
美國第33任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曾對他的經濟顧問們說過:「能不能給我找一個『只有一隻手』的經濟學家?」因為大部分的經濟學家總是說:「從一方面來說是如此,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2),而杜魯門之所以會希望有個『只有一隻手』的經濟學家,意思就是希望他的經濟顧問們能夠給他一個直接明確的答案,而不是模稜兩可的選項。
杜魯門的要求其實不甚合理,因為經濟學討論的是資源的分配與選擇,既然有選擇與取捨,自然就會出現兩隻手,甚至很多隻手,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我們能做的只是從眾多選擇當中,找出一個我們願意接受的方向,而這當然無可避免的會排擠其他人取得資源的機會。
只不過我們的社會確實有許多「一隻手的經濟學家」。他們普遍存在於媒體、公民團體、學界與政府機關,他們亮出了帶來正面效果的「那一隻手」,卻將帶來副作用或使某些族群權益受損的「另一隻手」藏在背後,一如前面提及的物價、工資或電價政策,我相信提出這些政策必然會獲得許多民眾的支持與擁戴,但真實的狀況卻是讓這些支持者蒙受更多的損失。西方諺語曾說:「通往地獄的路往往是由善意鋪成的。」我想,它描述的也許就是這樣的現象吧?
你知道我們吃的藥都有副作用嗎?
那麼,你知道我們的經濟政策往往也都會帶有副作用嗎?
2007
年的次貸風暴讓世界各國的經濟遭受重創,然而在各國分別推出經濟刺激方案之下,例如美國的量化寬鬆、中國的4萬億救市以及台灣的消費券等等,讓全球經濟快速的走出陰霾。次貸的問題似乎在23年之內就煙消雲散,2010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甚至創下了10.72%的優異成績。
我在當年底出版了《民國100年大泡沫》一書,說明這樣的榮景只是一個泡沫,民國100年將會是泡沫破滅的開始,而我們將會為此付出嚴重的代價,然而這樣的諫言卻未被大多數人接納。2011年初,台灣股市的市值創下歷史高點,然而這已是最後的煙火,當年底的股市一度跌到6,000點,而到了2012年,景氣對策燈號連續10個藍燈、企業的裁員潮不斷、房仲業出現倒閉,我們的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甚至面臨「保1」的窘境。
事實上,台灣目前發生的許多經濟問題,已是冰凍3尺而非1日之寒,而我們現在面臨的很多問題,並不是因為政府沒做什麼,很多時候反而是政府做了些什麼才導致這樣的結果。我無意去裁判哪一種選擇會是比較好的方向,只是,如果我們認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已陷入困境,而我們認真的想要跳脫目前這個困境,我們自然得去了解,那藏在過去亮眼經濟數據背後的另外一隻手是什麼?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承認問題的存在。 唯有正視問題,了解問題,我們才能夠解決問題! 那麼,現在我們應該正視的問題:究竟是誰把台灣的經濟給搞砸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讚」一下給予鼓勵,「分享」一下改變世界,給個建議 更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