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天性就是具有多樣性,也包含許多不同的歧見。在一個大家不會(也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取得共識的世界裡,要怎麼理解事情。
探討多元性
我們都同意了「多元」會讓我們有更好、更強、更有根據。但是什麼是多元性適當的程度﹖
1)多元性並非生而平等
◎美國社會科學家佩吉認為只有在以下4個條件成立的時候,多元性才會是更好的策略:
1,問題必須要困難到任何單一的解題者無法每次都得到正確的答案(問題不能只有1個人懂);
若非如此,你只需要1位非常出色的解題者就好了。
若非如此,你只需要1位非常出色的解題者就好了。
2,這個群體裡的人需要有相對於問題的聰明才智 (問題要有人懂);
如果問的是一個微積分的問題,一票很多元但不會微積分的人,解題的能力不會比一位微積分專家來得好。
如果問的是一個微積分的問題,一票很多元但不會微積分的人,解題的能力不會比一位微積分專家來得好。
3,群體裡面的人必須能針對提出來的解決方法,提供漸進式的補強與修正。
4,這個群體本身要夠大,而且必須從一個非常大又真正多元的母體裡選出來。
要什麼樣子的多元性呢?種族﹖膚色﹖性別﹖多少才足夠?…生命經驗的多元性;觀點、或啟發的多元性。
2)共通點要剛好夠
◎共通性太高會導致團體迷思;共通性太小則會讓群體空轉,或是不斷地妥協,最後只能得到平庸的結果。
◎多元性最有效的時候,是當大家有共同目標的時候。藉由排除干擾性的多元份子,讓共通性夠高的群體可以一起達成一些事情。…要訣就是要讓多元性剛剛好足夠,而要量出「剛剛好」的分量,通常需要用比我們原先設想還要小的量匙。
3)用手好好攪拌
◎論壇(或一個「會談(對話的主題)」)幾乎一定需要管理者。只要有管理者存在,就算他們從來沒有管理過任何一篇文章,也足以讓別有居心的人士退卻。管理者可以加入會談,但他們主要的工作是要讓會談保持剛剛好的多元性。如果有人無禮的程度超過群體規範,管理者就可能介入。有時候,有些人會被禁止參與討論一段時間,如果對話的內容離題,管理者可以提醒大家討論的主題是什麼。
◎我們需要管理者,是因為討論不能完全只依照規定來。多元性要怎麼樣才「剛剛好足夠」,跟人、跟主題、跟目的、跟社交連結有關(事實上,跟所有一切有關)。
4)讓它岔出去
◎「岔出去」是一種很常見的策略。網際網路有無限大的空間,是讓討論岔出去的利器。
◎如果在群組裡,有少數幾個人開始來回討論一個跟多數人不相關的議題時,可能就會有人提出合理的意見,請他們從群組信件中岔出去。它讓岔出去的談話可以在大家都聽不到,只有想聽的人才聽得到的地方繼續進行。
◎以上4種應付多元性的方法,其中有3種都採用減少的策略:取得剛剛好足夠的多元性、用管理者來避免多元性過大、當討論太過多元時,讓討論岔出去。
◎新媒體有接近無限容量,而以「資料―資訊―知識―智慧」金字塔知識策略很不適合現在的新生態。因此我們對於知識的樣貌和運作方式的認知,已經在改變。
如何避免多元性的負作用
「岔出去」讓群體可以自行找到適合自己的多元性程度。不過,也有人認認「岔出去」是網際網路的致命缺陷。
進入回聲室
◎一個群體若是把自己緊密地組織在一起,只包含意見相同的人,就叫作「回聲室」。
◎網際網路上到處都有人將自己岔入想法相近的群體裡,一方面是因為跟有共同想法的人相處很有意思,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如果我們非得一直吵最根本的論點,就不可能把共同的事情做完。單獨岔出去到自己的討論串裡,很可能會讓他們拒絕一切外來的批評,彼此互相加油打氣,而不會讓又好又多元的對談把他們的眼界打開。
◎網際網路讓人們可以找到視野狹隘,卻又跟自己觀點完全相仿的族群。當大家可以選擇自己想看到什麼的時候,他們會傾向選擇熟悉、安適及強化既有信念的事物。這種特性稱為「同質相吸」。有研究指出,人如果只跟他們認同的人交談,他們不但會更加堅信自己的觀點,而且還傾向讓這些觀點變得更加極端。
◎美國憲法學者桑斯坦認為網際網路成為極端看法的生成地帶。
許多人聽到的是自己聲音造成的回音,而且還愈來愈大聲。這種群體極端化的原因有2個:
1,群體的成員可以取用的觀點變得更少。(英雄所見略同)
2,爭取認同。由於大家想要讓群體內其他成員對自己有正面印象,他們常常會把自己的觀點調整成跟主流的觀點一致。
如果網際網路創造出更多回聲室,受害最大的會是民主,因為人民會變得更加兩極化,也因此更難取得共識,或更難在無法取得共識時互相妥協。(P.131-133)
多元性讓我們變笨
◎《網路讓我們變笨?》作者卡爾認為,網際網路讓大家變得更笨,但變笨的原因不是因為網際網路上有回聲室,而是網際網路上相互連結、不斷閃爍、不停發文和推文的多元性,讓我們變笨。我們「深度處理」的能力減弱了,而這種能力正是「有意識地吸收知識、歸納分析、批判思考、想像和反思」所必需的。他的研究,證明網際網路不但讓我們的想法改變,還讓我們的想法更糟糕。我們現在更容易分心,比較沒耐心讀完很長的書,會想要跳過無聊的部分直接到有「牛肉」的地方。(P.135)
◎《網路讓我們變笨?》作者卡爾認為,網際網路讓大家變得更笨,但變笨的原因不是因為網際網路上有回聲室,而是網際網路上相互連結、不斷閃爍、不停發文和推文的多元性,讓我們變笨。我們「深度處理」的能力減弱了,而這種能力正是「有意識地吸收知識、歸納分析、批判思考、想像和反思」所必需的。他的研究,證明網際網路不但讓我們的想法改變,還讓我們的想法更糟糕。我們現在更容易分心,比較沒耐心讀完很長的書,會想要跳過無聊的部分直接到有「牛肉」的地方。(P.135)
圍牆
◎知識向來需要有社群讓它蓬勃發展。社群需要有圍牆,才能讓剛剛好足夠的多元性進入。
◎網際網路究竟讓我們變笨還是變聰明?網際網路還很新,相關研究許會隨著網際網路快速進化而有所變化。不過,不論網際網路是否會讓我們變得更封閉,我們都知道人類有同質相吸的傾向;我們比較喜歡跟相似的人在一起。同質相吸太嚴重是一件壞事。(P.136-137)
◎創造論人士常把演化論科學家排除在「理性人士」之外,因為他們不肯承認神是真實存在的,所以連開始討論的共同立場都沒有。◎知識向來需要有社群讓它蓬勃發展。社群需要有圍牆,才能讓剛剛好足夠的多元性進入。
◎網際網路究竟讓我們變笨還是變聰明?網際網路還很新,相關研究許會隨著網際網路快速進化而有所變化。不過,不論網際網路是否會讓我們變得更封閉,我們都知道人類有同質相吸的傾向;我們比較喜歡跟相似的人在一起。同質相吸太嚴重是一件壞事。(P.136-137)
◎真理和知識之道,必須讓抱持不同意見的人可以理性、開放地互動。…要在明顯的差異之中找到前進的路,就是要對反對的意見抱持開放的態度,並以理性溝通差異。…我們相信理性的力量、對話的功用,以及知識與世界的關係,這樣的信念背後有一套既定的假設:理性討論只可能在回聲室裡面發生― 在回聲室裡,大家彼此都同意夠多的事,因此可以理性地抱持不同的意見。我們聚焦在既定的準則上, 這些準則圍出了可以接受的討論範圍,超出這些範圍的想法就只得被忽略。
◎在對談之中,我們仍然需要竭盡全力保有差異與多元性。我們必須持續學習如何進行管理,以包含更大的多元性。我們需要提防回聲室會玩的心理技倆,避免它讓我們認定自己的信念「顯然」是真的,並且一步步愈來愈極端。
◎把大家放在一個網路裡可能會形成桑斯坦所擔心的回聲室,變得更極端,也更危險。不過,網路也讓我們有機會跨越界線連結起來,形成比最聰明的成員還要更總明的專家網路。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Too Big to Know》摘要與心得(3/8)
《Too Big to Know》摘要與心得(5/8)
《Too Big to Know》摘要與心得(6/8)
《Too Big to Know》摘要與心得(7/8)
《Too Big to Know》摘要與心得(8/8)
《Too Big to Know》摘要與心得(5/8)
《Too Big to Know》摘要與心得(6/8)
《Too Big to Know》摘要與心得(7/8)
《Too Big to Know》摘要與心得(8/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讚」一下給予鼓勵,「分享」一下改變世界,給個建議 更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