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9 大陸經濟失衡問題逐漸擴散 /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至2%,人民幣兌美元貶勢隨即擴大,跌至11個月來的低點,對照大陸基本經濟情勢,多數觀察家認為大陸經濟長期走緩的趨勢已經確立,更有人指出這是大陸產業結構轉型引起的青黃不接現象,經濟失衡問題逐漸擴散。
過去35年來,中國大陸的GDP平均成長率為9%,長期累積的國際貿易順差,促進國內經濟繁榮,也帶來了諸多的經濟社會問題。以經濟學的術語來說,這是外部經濟的不平衡,造成內部經濟失衡所產生的結果,到了這兩年,整個經濟結構面臨嚴重的衝擊,雖然官方開始持續做修正調整,狀況仍然不斷。
首先是長年的貿易順差帶來了3.8兆美元的外匯存底,如果以當前的匯率換算,相對就發行了23.37兆人民幣,若與2月人民銀行發行流通在外的貨幣供給6.23兆比較,共有17.14兆人民幣被收到金融體系中了,幸好中國平均53%的高儲蓄率,成為一個非常有效的避震系統,將外匯增長的第一波衝擊吸收掉了。不過,從M1與M2的快速增加,它產生的壓力一直是存在的。在政府的規劃下,這些資金多半成為各式的投資,雖然有些地方的公共投資被人們詬病,但是整體而言,基礎建設大幅改進,對經濟成長是有正面的功能。至於經由金融機構導引的企業投資,早期也是推動大陸經濟不斷向前的動力,但是在金融海嘯後,持續大量採用投資激勵措施,去年以來,造成產能過剩難以去化的結果。這些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銷,不但引起市場價格的混亂,還帶來國際上傾銷的抵制,如太陽能產業就是一例。這些錯誤投資的後果正由整個大陸的經濟來承擔。
其次是過多的資金對非貿易部門的衝擊,股市在官方的制約下,並未如不少國家一樣發生無法控制的股災,但是房地產泡沫卻是愈吹愈大,游資氾濫的問題不能解決,似乎難以用行政手段壓制。不過,去年開始興起的網路金融與各式各樣的信託理財工具,以較高的利率大量將金融機構裡的儲蓄資金吸出,P2P網貸、餘額寶等快速成長,一方面反映出資金市場的真正供需價格,另一方面則促使銀行改革,加速利率自由化的腳步。
再者,外匯存底過大,持有的美國政府債券近1/3,國際市場中美元的波動不穩,中國大陸開始分散風險,鼓勵企業海外購併,同時人民幣幣值升高,大陸炒房資金溢出到全世界,也在不少國家形成多處房地產泡沫。除此之外,中國政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從對外貿易以人民幣結算,到與各國央行進行貨幣互換,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發展境外人民幣債券市場等,加上近日人民幣由升轉貶,擴大每日匯價波動幅度至2%,都是朝資本帳開放、匯率自由化的方向做調整。但是外匯市場的開放,不但增加國內金融穩定的壓力,同時,國際經濟環境的起伏,也會直接影響到大陸內部經濟。今年2月中國大陸對外貿易出現了229.8億美元的逆差。1、2月的進出口數字加計,雖有順差88.9億美元,與去年比還是減少了79.1%。再比較其它的經濟數據,2月生產者出廠價格(PPI)與去年同期比降2%,是連續24個月的負成長。這個現象在在顯示情勢之嚴峻。
總之,從一個高度封閉管制的環境走出,進入開放自由的市場經濟中,工程浩大。中國經濟外部的失衡導致經濟失衡,從各項經濟數據所顯示,已經到了不得不做全面性改造調整的時候了。其中,不但是產業結構要變,貿易結構、金融結構、消費結構、市場結構都面臨更易,甚至於未來中國大陸的政治社會結構、人們的生活形態都會為之改變,當然,政府的管理方式與心態也都會隨之而調整。換言之,未來的幾年,中國大陸的變化值得大家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讚」一下給予鼓勵,「分享」一下改變世界,給個建議 更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