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

《隨機騙局》摘要0-2【導讀】

《隨機騙局》摘要0-2【導讀】 
身處4低(低增長、低通膨、低貿易增長、低利率)的「黑天鵝時代」,Taleb 的建言值得一聽。
本書分3部。相較之下,我更喜歡第1版的譯名《隨機的致富陷阱:解開生活中的機率之謎》,《隨機的致富陷阱》是第1部,《解開生活中的機率之謎》是第2部簡中版譯為《隨機致富的傻瓜》 也不錯。 

在逐章導讀之前,我先對本書幾個容易混淆之處予以澄清:
首先,
(P.28)本書的觀念是「事情比我們所想的要隨機」,而不是「一切事情都隨機」。
(P.29)「機運」當然眷顧做好準備的人!…一個人必須出去買彩券,才可能中大獎。
其次,
看過書的人,大都以為Taleb在談「機率不對稱」。是的,但他更強調「結果不對稱」。
不該玩俄羅斯輪盤,是因為「結果不對稱」。
看多卻放空,也是因為「結果不對稱」。

(P.52)如果失敗的代價過於沉重、難以承受,那麼這件事成功的機率有多高根本無關緊要。
第3,
書中介紹了5位「幸運的傻瓜」:
機率懷疑論者「尼洛」、
高收益高交易員「約翰」、
愛攤平的「卡洛斯」、
機率高手與經濟學家「凱因斯」、
實證主義者「尼德霍夫
(P.51)每隔一段時間「市場」就會讓如約翰之輩,知道誰才是真正的老大。 
每位傻瓜背後其實代表曾經紅極一時的理論學說,最後僅僅懂機率的「尼洛」與「凱因斯」存活。因此我猜「尼洛」是Taleb 的化身。而「凱因斯」在其成功的投資生涯中,3次幾乎傾家蕩產,所以我並不覺得他有何值得張揚之處。
第4,
熱愛哲學的Taleb 當然也提到他的精神導師:
蒙田(Montaigne,1533-1592)的教育
泰勒斯(Thales,約西元前640-西元前546)、
梭倫(Solon,約西元前630—西元前560年)、
休謨(David Hume,1711-1776)、
巴柏(Sir Karl Raimund Popper,1902-1994)…都對Taleb 的操作產生影響。
第5,
書中一再強調人是機率盲,因此作者並非要你成為「機率」高手,你不需要會「算」,只需培養直觀,警覺隨機的致富陷阱經驗中逆向思考」往往有助於你靈光乍現。
(P.26)本書中,機率主要是應用懷疑論的分支,不屬工程學門機率不只用於計算骰子每一面出現的機率,或者更為複雜的變化用途;它是指接受我們的知識缺乏確定性,並且發展各種方法以處理我們的無知。 

第1部 梭倫的警世之言 偏態、不對稱、歸納
第1部(1-7章)佔了近2/3篇幅,是本書精華:
說明人們不了解稀有事件,而且似乎不接受它的發生機率、不接受發生之後的慘痛結果。

1 如果你那麼有錢,為什麼不是那麼聰明?
本章介紹2位「幸運的傻瓜」:機率懷疑論者「尼洛」及 高收益高交易員「約翰」。

2 怪異的會計衡量方法
大多數的人都參與玩「俄羅斯輪盤」的遊戲。人們只見到財富產生出來,卻不曾看到過程,結果忘了風險,沒想到輸家。最後提到設置「風險經理」處境尷尬,有所謂「代理人問題」。 

3 用數學沉思歷史
章名若改為「從機率的角度思考歷史」似乎更好機率高手與經濟學家「凱因斯」也難逃「幸運的傻瓜」之譏。Taleb 對媒體一陣撻伐後,也批評驕傲的人類無法自歷史學到教訓,哲學家梭倫再度被討論最後以快樂牙醫的投資故事作為結束,說明儘管使用相同的策略,卻因為時間尺度的關係而產生不同的效果換句話說,如果牙醫以很高的頻率檢視投資組合的表現,反而會給自己製造大量的情緒赤字

4 隨機性、胡說八道和科學知識分子
可略

5 最不適者生存──進化有可能被隨機性愚弄嗎?
本章介紹愛攤平的「卡洛斯」,並總結大部分「幸運的傻瓜」的特徵。最後談及「存活者偏誤

6 偏態與不對稱
操作者必看

7 歸納的問題
本章談Taleb的理論架構,同時也介紹了幸運的傻瓜」實證主義者「尼德霍夫」及2位哲學家:休謨巴柏
實證主義的問題→歸納法的問題 休謨否證論巴柏

第7章不是本書最重要的,但卻是是Taleb 3部曲最重要的篇章之一,作者由此基礎一直推論到 反脆弱
這裡再介紹幾年前的一篇熱門網路文章
波普尔的门徒――读《随机致富的傻瓜》

https://smec-km.jandi.com/app/#/channels/11293787
這次 我才驚覺作者完全誤解Taleb為何談
尼德霍夫.


第2部 打字機前的猴子
8、9兩章提供「存活者偏誤」大量範例其他部分章節談到行為偏誤行為偏誤」已是學裡上另外一大範疇建議可略或將之視為甜點、或贈品收集下來成為另類主題的元素如此既可保持頭腦清明繼續暢論思辯大大享受閱讀之樂

8 隔壁的百萬富翁太多
9 買賣比煎蛋容易
再論「存活者偏誤

10 輸家通賠──談人生中的非線性
最短的一章,極端的成功最常見的理由是機運同時介紹一些有趣的非線性觀念:「沙堆效應」、「路徑相依」、「網路外部性」、「布里丹的驢子,可把本章當成甜點贈品。
人們永遠無法預測引爆點(Tipping Point)確切位於什麼地方。
(P.229)知道這些非線性存在,而不是試著將它們建模。…傑出的數學家貝諾˙曼德伯(Benoit Mandelbrot)告訴我們:有一種「狂野」的隨機性存在,但我們永遠不會懂得太多(肇因於它們的性質不穩定)。

11 隨機性和我們的心智:我們是機率盲 
最長舌的一章,談一些行為謬誤(試探法、事後諸葛偏誤、錨定效應…)、人的生物構造無力了解機率、生活中常見機率偏誤,最後介紹 過濾「雜訊」的方法 …。其中,經由大腦實驗,驗證了17世紀休謨的說法:「決定行為的是慾望和其它的心理狀態,而不是理性。人少了情感,就做不出決定。此部分讓我印象深刻 …當然也可把本章當成甜點、或贈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讚」一下給予鼓勵,「分享」一下改變世界,給個建議 更謝謝你...